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平台登陆恰逢“六一”,中国体育报计划做一期“那些童年里的体育回忆”选题,邀请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老朋友、大朋友以及新千年出生的“00后”小朋友共同回忆童年里的体育故事。有趣的是,“60后”“70后”“80后”“90后”的童年体育游戏差别并不大,女生大都是跳皮筋,男生大都是游泳、弹球,最为有趣的则是扔沙包,几乎贯穿了上世纪最后40年。
木心在《从前慢》写到: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在看似遥远的时代,似乎就连回忆的底色都变得慢,孩子们的游戏选择更新得也很慢。而对于“00后”“10后”来说,他们迎来了全新的世纪,玩乐选择的丰富性也远超过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但是否和前辈们一样快乐,或许还要留待他们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后再做考量。
在“选择爆棚”的年代,让年轻的孩子们也享受一把前辈们同样的快乐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煞费苦心为孩子选择怎样的课外体育锻炼项目的时候,大可以考虑下自己最熟悉的跳皮筋、游泳、扔沙包,这不止是几代人共同的回忆,或许也能带来更纯粹的快乐。
当然,相比于“60后”“70后”“80后”“90后”,新时代的孩子们身上被寄予了更多期待,他们可能也很难像父辈、祖辈一样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毫无保留的快乐,但无论何时,体育锻炼给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是不会因时代的更迭改变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强健体魄、良好心理素质的青少年才能更好地扛起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从现在开始,让“六一”也成为孩子和家庭的体育节,共同寻找童年的体育回忆,让快乐传承,让健康永续。(林剑)
“现在我小孙女这一代人,童年玩的游戏和我们完全不一样了,都是各种电子产品和滑板车。”已经做姥姥的许惠芬这样说,不仅如此,每年给孩子准备儿童节礼物也是一件让她非常“头疼”的事情,直言“新玩意儿太多了,送给他们什么都不觉得惊喜”。
说到自己童年喜欢玩的游戏,许惠芬说:“现在大家都住楼房,一个单元的人可能相互之间都不认识,但原来大家都是住在一起的,院子挨着院子,基本上都是年龄相近的一群孩子一起玩,女孩子比较多的就是丢沙包、跳房子、捉迷藏和丢手绢,男孩子喜欢去家旁边的小河游泳、打陀螺、弹弹珠,总之是离不开体育的。”
跳皮筋是许惠芬童年里最喜欢也是最常玩的体育游戏。她说小时候刚开始学的时候是在家里用两个椅子撑住绳子单独练,慢慢跳熟悉了就可以和其他朋友一起玩了。“在学校课间休息的时候大家会玩,人多的时候还会玩三角或是四角的。回家之后邻居家的小孩子们也会在院子里玩。”
“小皮球架脚踢,马兰花开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现在,跳皮筋的歌谣许惠芬仍然朗朗上口,那个时候一根皮筋大家都可以跳出很多花样,“大家都是边跳边唱,按照规定动作,中途跳错或是没勾住都算输。皮筋的高度也是从脚踝慢慢升高,到膝盖、腰、胸、肩,还会继续往上举,因为我们在跳皮筋的时候不能用手勾皮筋,所以越高难度越大,但也越好玩。”
除了跳皮筋,许惠芬觉得丢沙包也很有趣。“我们小时候不像现在一样什么都有卖的,所有的沙包都是自己家缝的。一开始是妈妈帮我们缝,后来慢慢学会了就开始自己缝。一个小小的沙包不仅可以玩丢沙包,跳房子和丢手绢,有时候还会因为游戏输了,把沙包也输给了别人,所以经常玩一段时间之后自己手里的沙包就不一定是自己家缝的了。”
如今说起小时候的体育游戏,许惠芬很是感慨,因为她小时候常见的那些游戏,现在的孩子很多都已经很陌生了,“偶尔在庙会或是游乐场带他们玩一次滚铁环和打陀螺还会觉得很新鲜好玩,其实这些都是很好的趣味体育活动,对身心都很有好处,我也打算以后过节多买类似弹珠、呼啦圈这类家里也可以玩的体育器械给他们,让孩子平时可以玩的游戏更丰富些。”(顾宁)
“小时候我们家住在河南南阳乡下,夏天一到,男女老少恨不得天天泡在水里。我还很小的时候,就跟在兄姐身后下水,就这样慢慢学会了游泳。那会儿我们那儿的小孩都是这样自然而然学会游泳的,没人特意教,也没人特意学。”1979年出生的王金榜说。
上世纪80年代物质匮乏,那时的河南乡村也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是贫乏,然而缺衣少食的年代也并不影响孩童的欢乐打闹。在王金榜的童年记忆中总有肆意自由的阳光和清甜呼吸的空气,即使物质匮乏,但对一个孩子来说,一根跳绳、一段皮筋、一个毽子、几个抓籽就足够熨帖整个童年,更不要说还可以游泳嬉戏。王金榜说:“孩子的世界里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是玩的东西,运动也是玩,玩就是运动。乡下学习压力不重,课业不多,也没有大人会压着你学习。所以我们那会自由的时间特别多,放学后一路走一路跑,乡间土地就是我们天然的跑道,常常比赛看谁先跑到家。”
那个年代学校离家不远,同学都住在附近,上学放学从不需要大人接送,家门口一喊呼朋引伴去上学或是玩耍。男孩女孩在一起,跳绳、踢毽子、跳皮筋、斗鸡、跳房子,总是玩到家人喊吃饭回家还意犹未尽。王金榜说:“我们小时候没打过球,能找到的都是最便宜的东西。男孩子把腿一抬玩起斗鸡,你撞我我撞你,谁先倒谁输。家里破布一缝装上干玉米粒制成沙包,一人拿着砸,其他人躲闪,砸到谁谁出局。这么简单我们也常玩到忘乎所以。”
王金榜所在的小学也很简陋,土操场,没有什么体育教具,不过体育老师也尽量丰富他们的体育课,课上除了跑步、做操,还会带他们做诸如老鹰捉小鸡类的运动游戏。“那会儿我们最喜欢上体育课,轻松快乐。六一儿童节的时候,老师会特意告诉我们,当我们知道这是属于我们的节日时很激动,有时会有朗诵活动或玩游戏。”
王金榜说:“说起来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我还是最怀念夏天里我在兄姐的带领下学会了游泳,乡里乡亲童年伙伴在泳嬉戏时的欢声笑语,那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深深感染着我,是我脑海里最美的回忆。”(李金霞)
童年的回忆,永远是快乐的,而在这些快乐的回忆中,体育活动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家住北京的刘静是个“80后”,从小就生活在北京胡同中的她,回忆起童年的体育活动时说:“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两项与体育有关的活动,一个是扔沙包,一个是划船。记得小时候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和同学一起在家门口的胡同中玩扔沙包,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砍包。我们分成两组人,一组扔包,一组躲包。扔包的分站场地两边,躲包的站在中间,扔包的轮流扔向中间躲沙包的人,如被砸中就退下,如果躲包的人接住沙包,则多一次机会。虽然规则比较简单,但是大家玩儿起来却非常开心。那时候我们也没有太多可玩儿的东西,一般放学后,基本就是扔沙包、跳皮筋、踢毽子等体育活动。基本上都是从放学后一直玩到家长下班,现在回忆起来,那时无忧无虑的日子,真的很开心。”
除了扔沙包,刘静喜欢的另一项体育活动就是划船。她说:“小时候每到六一儿童节,我们都会放半天假,上午学校开联欢会,下午我父亲则会带着我一起去北海公园划船。那时候基本都是手摇船,不像现在都是脚踏船或是电动船。最初的时候,每次都是父亲划船,我坐在船上玩。后来,渐渐长大了就变成我和父亲轮流划船。现在想想,当时那么小的年岁,能把船划起来,我还是挺厉害的。”
与刘静同样都是“80后”的陈浩然,回忆起童年的体育活动,莫过于每年“六一”儿童节,学校组织的游乐活动了。他说:“我上小学时,每年六一儿童节,学校都会组织游乐活动。那时学校会在操场上组织一些像篮球投篮、足球射门、乒乓球颠球等与体育相关的活动。虽然更多的还是游乐性质,但是每个人参与起来还是非常认真的。特别是像篮球接龙投篮,获得第一的班级,学校会奖励我们一个篮球。记得上五年级的时候,我们班就得到过一个,当时我还参加了呢。”
除了学校组织的游乐活动,儿童节下午学校放假后,陈浩然还会和同学一起到家附近的体育场踢球。“我小时候基本都是在土地或是沥青地面踢球,只有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家长会多给我们一点零花钱,然后几个小伙伴就会一起花钱到草地的足球场上踢一次球。虽然一年只舍得踢一次真草场地,但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如今,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陈浩然,每周都会约着朋友去踢一次球,他们所用的场地已经不再是土地或是沥青地面了,取得代之的是他们小时候最喜欢的草地。他说:“现在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越来越多,也越修越好,和我们小时候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现在的健身场地,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啊。”(王灿)
“小时候没有手机,也没有高科技的娱乐活动。在劳动课上拿几片废布、一把玉米粒,就能做成一只沙包,下了课拿着沙包直冲操场,就是最纯粹的童年体育记忆。因为太喜欢,有一年六一,父母就直接送了我一个沙包当做礼物,当时就像拿了大奖一样。”来自河南鹤壁淇滨区的“90后”张天航回忆道。
“二年级的时候学会的缝沙包,大家有的拿玉米粒、有的拿黄豆、有的拿小米、还有的拿沙子,就比谁缝的沙包大,谁扔的疼,幼稚得很。每个人的书包里都装着好几个各式各样的沙包,随时拿出来应战。”回忆起扔沙包的心情,张天航说:“课间十分钟,说句实话下课前五分钟就按捺不住了,一打下课铃拿着沙包就冲出去,快速分队,摆开队形,能多玩一分钟是一分钟。当时才二年级,一节课坐40分钟也实在难受,小时候虽然没有体育的概念,但是好动的天性还是在基因里的,比起教室,总想出去外边活动活动。扔沙包在教室外的空地就能玩,而且几个伙伴们都可以,也没什么技术含量,是当时我最喜欢的项目。”
“扔沙包的时候身体真的敏捷,一队人向对面扔沙包,对面的人要迅速躲过,还要捡起沙包、变换队形、迅速出击,直到打中对方,全部出局。有点像排球,也有足球、橄榄球的影子,可能是比体育课还早的球类运动启蒙。而且扔沙包的时候也特别闹腾,一个个扯着嗓子喊,比现在看世界杯还热闹。小孩子的劲头就是比较足,现在回想起来,体育能释放这种天性,更能保护这种天性,如果小时候的课外活动能更多一点就好了。”张天航说。
后来随着年级升高,教室搬得越来越高,张天航逐渐放弃了课间的扔沙包游戏,不过书包里的沙包一直放着。“那个时候我特别喜欢和体育委员玩,她好像会很多运动,也带着我教会了我很多运动。有时候课间我们把沙包当毽子踢,不小心踢到楼下了,还能借捡沙包的名义串个楼,扩大活动范围,有时候就一起跳皮筋。童年的记忆很快乐但也很散乱,不过有时不经意从脑海中蹦出的片段大多数都和体育有关。”(刘昕彤)
“对于我们00后来说,印象最深的儿时体育活动就是体育课,那也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我是一名体校的孩子,更多的记忆是在体校里与球队队友一起刻苦训练及拼搏比赛的场景,我们00后也是很拼的,虽然训练很苦,我却很开心。每逢暑假的时候,我还会和最要好的朋友一起在附近的球场约球,让我们之间增进了默契。”董珏说。
董珏出生于2003年,今年17岁,是一名来自杭州第四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平时热爱打篮球和羽毛球。他说:“最让我痴迷的运动还是篮球。因为我比较喜欢团队共同配合协作的运动。不仅能让我尽情释放自我的压力,还让我感受到通过努力得到的成就才是最大的收获。我觉得如果我没有加入这项运动,可能现在的我没有这么阳光,可以说是体育塑造了自己。在受到专业的系统训练、参与更多比赛后,也帮助了我更好地提升,成就自我。”
对董珏来说,最难忘的便是在篮球比赛中得奖的“高光时刻”。他说:“我和队友们一起将奖杯捧起的瞬间,这不仅是我们成绩的象征,更是一份大家一起努力变强、相互鼓励、团结一致的证明。多年以后,每当我们队友再看到这个奖杯,都能勾起当初一起奋战的美好回忆,我们并膝而坐,侃侃而谈当年的辉煌经历、奖杯,便是拼搏与青春最好的证明。”
童年的体育运动经历,让董珏成长了很多。如今的他会积极参与到体校的专项训练中,将自己的短板补齐。他说:“体育训练教会我要做一个懂得回报的人。这一路上对我帮助最大的是父母,还有训练和指导我的老师们,我的理想就是希望今后能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去培养更多好的球员,体现自己的价值。”
现如今,相较“80后”和“90后”来说,“00后”的体育运动方式可能更随性更便捷,也正因此,现在的“00后”更富有活力更年轻,能够适应更多的强度体育运动,而且有更多的时间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欢乐。(冯蕾)(转自6月2日《中国体育报》07版)
国家体育总局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邮政编码:100763联系电线网站联系电线